1.一次請在手中拿一顆球就好,因為拋球是很重要的!一次拿兩三顆球於手中,是無法將球平攤於手上,將球拋好的!

2.發每一顆球的間隔不需太倉促,先將球平攤於手上,深吸一口氣,將呼吸調勻,想好要發什麼球了再發!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手的發球主要有以下配套〈以對手為右手執拍為例〉:

1.正手發斜角短球〈最好是要出桌又好像不出桌的球〉到對方的正手位,使對手不易起板,若搓球回來,就準備拉攻;若對方起板也會以對角線居多,正好回到您的反手位,運用推擋調動對方腳步再伺機找球攻擊。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球的假動作基本上是說在發球之中做了兩個動作,如先朝左揮拍再朝右揮拍〈有可能是左側旋球或是右側旋球〉,先朝下揮拍再朝上揮拍〈有可能是下旋球或是上旋球〉,但是觸球點只有一個,不是第一個動作就是第二個動作,也只會有一個旋轉方向,如果對手看錯動作的話就會被吃發球,要求的重點是旋轉落差大,動作流暢且迅速!

對於練發球的技術,個人是覺得要遵循以下的層級去練的,先要求質量旋轉,再要求速度,再來是落點,最後才是加入假動作,為什麼ㄋ?因為一開始先訓練磨擦的能力,使其能發出很沉或是很旋的球〈因為所有的發球都一定離不開旋轉〉,再來要求能發出速度極快的衝球〈一定要偶爾搭配幾顆突擊性質的球〉,落點的要求是能夠將發球的落點擴大到球檯的每一個位置,而旋轉、速度、落點都具備了,加入假動作的威脅性才大。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球的技術在桌球的所有技術當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隨著發球規則的不斷修改,使得投機性的降低,對手可以清楚的看見完整的發球動作,發球者本身的技巧勢必是要不斷提昇!

直拍的發球在握拍方式上較能運用的腕力及指力,靈活度也較大,發球上的優勢是比橫拍還好一些!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在指導學員發球〈主要是發正手下旋、側旋球〉及搓球練習時,常有學員體會不出“磨擦”的感覺,以致於出球的旋轉質量不夠,經過反覆的推敲觀察,絕大多數都是在球拍與球接觸的點上發生問題!詳情可參考三個最佳擊球點 一文。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運用簡單材料〈紙板+珍珠奶茶吸管〉製作而成的“球座”,可以用來練習“拉球”〈正、反手拉皆可〉,有幾位學生在開始教拉球之前,先運用這“球座”來自己擺球自己拉球,後來再用多球餵球練習拉球時,學習效果較好,通常都有了磨擦咬球的球感了!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慧根的您,應該一眼就能夠看出功用所在吧!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球打球可能是我這一個多月以來在教授學生打球時,時常出現的一個字眼!剛開始還以為是否是我餵球餵得不夠精準,以致於學生打不到球!後來經過反覆的觀察,才確認這其實跟打球時沒有良好的盯球習慣有關!

根據大陸國家隊教練李曉東曾於『乒乓世界』上所發表的“擊球的五個環節”文章中指出:判斷有兩種,一種叫預判,一種叫盯球。預判是根據自己打出的球,在落點與線路有質量保證的前提下,根據對手擊球的習慣做出的判斷。這樣對手回過來的球基本上在你的“服務區”裡頭,下一板就比較容易按照事先的設想去擊球。盯球,顧名思義就是盯對方擊球,盯球觸板的一瞬間。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著貼在首頁頂置的招生文章,發表日期是2010/6/28日,不知不覺辭掉工作正式投入全職教練至今已有四個多月了!從剛開始一個禮拜少少的5~6堂課到現在一個月能夠將近百堂課!這也可以算是“苦盡甘來”吧!但這個中滋味真的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給球的禮貌』

輪到對方發球時,如球在你手裡時,是不可直接用手擲丟或用球拍拍打到對方的桌上,或身體附近,因對手正在稍微休息或喘口氣,是沒有那麼快的反應的。這樣子容易造成對手接不住球,而需要再撿一次,是會讓對手心理不太舒服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讓球再自己桌上彈跳一下,再彈跳到對手桌上,讓他能夠輕鬆的接住球。就如發球一般,速度不可過快,否則對方也是接不住的。那至於彈跳幾次再讓對手接住也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稍微注意一下國際比賽就會發現,換對手發球時,他們都是這樣子給球的,表示尊重對手。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