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有時我會利用一段特定的時間將同學通通集合起來,拋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請同學用簡單的幾句話逐一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希望學生們對桌球的理解能夠再深入一些,而不是一堂桌球課僅僅是打球流汗而已!
A同學回答:動作要標準(或正確).很好,掉入我的陷阱了!那我又反問:什麼是標準的動作ㄋ?想當然可知這樣問下去一定是沒完沒了的!
B同學回答:動作要順.很好,已經有摸上邊了!
C同學回答:要有威力.很好,這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當同學都逐一發表完自己的看法時,我才會綜合大家的意見來結論出以下想分享給同學們的觀點:
個人認為一個好的擊球動作大抵來說跳脫不出以下三個原則:
一.不會受傷
當然前提是在不過量練習且排除依些意外因場地因素所造成的碰撞傷害或扭傷.
簡而言之就是擊球動作要符合人體工學,發力協調,就不容易受傷!通常到此我會舉一下球館裡頭的老伯伯們,有些動作看起來怪怪的而且上場時總是包著護腕,護肘或護膝.雖然有些球技真的是不賴,但是您們會希望跟他們一樣嗎?
二.擊球是"有效"的
何謂有效?意即擊球是有質量(即有威力~EX:殺球有速度,拉球有旋轉)且往往是有相當高的進球率的!試問:如果一個擊球動作是失誤率偏高或是球打進檯了卻沒質量,能算得上是好的動作嗎?
講完前兩大原則,總覺得跟電視廣告中某大藥廠"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的製藥理念如出一轍!
三.各個動作間銜接容易
桌球運動或許不是當今世上球速最快的運動,但應該是球與球之間反應時間最短的!所以擊球動作一定要力求銜接容易且流暢才行(就如同本文一開頭B同學所說的動作要順).不過聰明如您我的大多數桌球愛好者,卻往往將之忽略或是知道了卻不知從何改起!其實這也是學習桌球之初的過程中忽略了某些該注意的點而造成的!
讓我們回頭想想,如果您有接受稍微正規一點的學球過程,是不是一開始先學正手擊球及反手擊球,再來是左推右攻ㄋ?
如果以右手持橫拍的球友為例,正手擊球是左腳在前應該大家都沒異議吧!那左腳是稍前還是比右腳往前很多那就有很大的差異了!
再之後學反手擊球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前或是兩腳平行恐怕就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了!
假如說正手學了一個月之後練反手,反手練一個月之後第三個月打左推右攻,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是不是覺得正反手的轉身幅度很大之外,正手好像一個握拍方式而反手是另一個握拍方式ㄋ?
所以問題就是從這裡開始養成的,正反手間過大差異的站位以及握拍重握的問題,是造成動作銜接不順暢的主要因素,是必須要去正視,克服且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