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旋轉相信是桌球運動裡頭最令人著迷的一項因素!

在此就來介紹一下所謂的旋轉系(感謝博乒乓球友CS兄答應讓我引用這麼清楚明瞭的圖片),圖中的旋轉軸可以將之視為烤肉串的叉子,而小黃球可以視為貢丸(或魚丸),這樣子會比較容易明瞭!文中如遇有語意未明的地方也請隨時參閱圖片!

旋轉系主要分三大系,就如同3D空間(X~Y~Z)是一樣的,分別如下:

1.冠狀軸(X軸):

或簡單明瞭的稱之為左右軸即可,以此為旋轉軸的是上下旋

想像一下將烤肉串以平行於球網的方向擺著,上頭的貢丸只能向上或向下轉著,這就是上旋或是下旋!

上旋球的表現類型為代表者為弧圈球(拉球);下旋球的代表為搓球(切球)、削球!

2.垂直軸(Y軸):

或稱之為上下軸即可,以此為旋轉軸的是左、右(側)旋

想像一下將烤肉串是垂直於桌面擺著的話,上頭的貢丸只能橫著向左或向右轉著,這就是左、右(側)旋!

側旋球的運用在發球上蠻常運用到的,或者是拉球時拉側弧圈,即是上旋再加入側旋轉,拉出去的球如香蕉球似的,會轉彎!

側旋球要如何分左右ㄋ?我也是常左右不分搞混ㄋ!基本上以自己的方向為方向來看,用旋轉的方向來看,往左轉就是左側旋;往右轉右側旋!容易搞混的地方是在左側旋的飛行軌跡會往右轉彎右側旋往左轉彎

3.矢狀軸(Z軸):

或稱之為前後軸即可,以此為旋轉軸的是順、逆旋,就好像子彈經過槍管膛線之後所產生的旋轉一樣!

想像一下將烤肉串以平行於球台檯、垂直於球網的話,這時只能看到軸心的屁股而已,球只能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旋轉著。

順逆旋時常容易跟左右側旋給搞混,原因是應用上可舉的例子較少的原故!

以右手持拍為例,逆旋轉發球即是,觸球的底部位置,由左向右發力摩擦,產生的旋轉即為逆旋轉,球落桌後會往左拐;還有檯上球的反手擰,觸球的底部位置,由右向左發力摩擦,產生的旋轉即為順旋轉,球落桌後會往右拐

另一的例子是運用在放高球時,待球落至低於球檯高度時,對方看不見你觸球時的瞬間動作,運用此特點觸球的底部往左或右摩擦,待球落桌彈起會往右或左跳,來造成對手的誤判失誤!

順逆旋轉與側旋轉在球的飛行軌跡上也可看出差異來,順逆旋轉的球飛行在落桌之前是比較安定的,在落桌之後才會明顯的往右或左拐彎;而側旋轉的球飛行在球落桌前跟落桌後都可感覺出球的轉彎!

 

當然以上介紹之三大旋轉系的六種旋轉變化是屬於最純正的旋轉方向,在實際球場上所產生的旋轉或多或少都是混搭而成的,如側上旋、側下旋、逆側旋>>>等,所產生的變化就更多了!這就如同我們眼睛所能看到各種顏色,都是由這三原色所相互搭配而成是一樣的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w 的頭像
    jsw

    jsw的不負責桌球講座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