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話先說在前頭,這是“態度”問題,不是“技術程度”的問題!

翻開桌球規則,拉拉雜雜的講了一堆,其實對於“得分”的定義簡而言之就是看那一方先沒有將球打進球檯上,另一方就得分了!舉凡過程中的發球、拉球、扣殺、搓球、削球>>>等技術打法,其實都一個個製造得分“手段”而已!

先舉個人的例子來說:我是持橫拍的,不過反手的程度上還是不若正手那麼的穩定,在play時遇到反手的相持時,對於程度高於我會是低於我的,在“心態”上就有很大的不同!遇到A球友我贏面比較高,在相持時我力求將球打進,回合數一多,他便失誤了!B球友的程度高於我,在相持時我便會很想多加點力道,將對方打死,結果往往都自己先失誤,平時可以相持個三四板以上,一心急一兩板就死了!

再舉一個例子:在讀書的時候打大專盃有幸能夠觀賞到當時的長榮管理學院有號稱是國家代表隊的陣容(好像有吳文嘉、謝文堂、蔣澎龍、張雁書、郭智翔五位國手)遇到某體育學院的比賽,那些體院的甲組選手遇到國手時都“挫著等了!不管是不是有很好的攻擊機會便想起大板,結果往往都自己先失誤!我想他們一定會覺得自己沒有打出應有的水準就輸了!

連甲組選手都犯了與我這種小市民都會犯的錯誤,還真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態度的問題ㄋ

我想在比賽場上,用“穩定度”去換取擊球時更快的速度、力量或旋轉都是非常不智的!而且自己能將球打多快、質量多高相信在平常練習就決定好了,臨時於比賽場上多加點力道,成效也是有限!若是能夠要求自己能比對方多一板,不是立於不敗之地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w 的頭像
    jsw

    jsw的不負責桌球講座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