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是比賽場上雙方對峙的開端!
一位優秀的乒乓球手,絕對也是一位“智者”!鮮少會在比賽的一開始就火力全開,展開一輪猛攻的,除非是彼此都很熟悉則另當別論!不然大概是會利用第一局開始的前四個回合發球裡(每邊發2顆球,4回合總分加起來8分),進行“試探”的動作,好心裡面大概有個底,好擬定接下來如何去應付整場比賽的戰術!
關於“試探”,拙見認為可以分成以下三部份來探討:
1.試探對手:
在自己發球的4分裡,可以針對對手的正手短、正手長、反手短、反手長四個位置進行發球配套,看對手正、反手位的檯上球功力如何,是會撥挑還是擺短或劈長;反手位長球是會運用反手搓、反手拉還是側身拉;正手位長球是否會正手撲...等!
在對方發球的4分裡,相信也是在進行試探的動作,我們可以透過接發球,從中去感受對方的發球程度是如何,以長球或短球為主,那一類的發球質量是特別好的,發球後第三板搶攻的意圖是如何...等!
當然試探要保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不要為此而落後了太多的比分,這樣子輸了第一局就划不來了!該怎樣打就怎樣打,要儘量試探著不著痕跡,特別是接發球時,要測試對手發球的轉度大概只用1~2顆球,例如當對手發短球時擺短一顆就好,其餘的接發球,無論是長球或短球,儘量是能上手就上手,要不然遇長球也搓、短球也搓,對手便會判定您起板的能力不好,接下來的發球便會更肆無忌憚的提昇質量跟速度!若是遇長球能拉,對手認為發球出檯是危險的,便會以短球為主,若遇短球你也能撥,這樣子給對方的壓力是很大的!就算自己對本身的技術程度沒把握,也請先試著“假裝”,將自己武裝起來!
試探的最大目的也是要能夠發現對手的“弱點”,好攻其弱點!檢視對手的弱點,拙見認為“發力”與否是一個可供參考的指標,要避開對手喜好發力起板的“暴風半徑”!例如:與甲球友比賽時,回球至他正手位置時多半是提拉或是過渡的球;而回球至反手位時反而有比較多的發力彈、拉時,那這時可知對手的弱點是在正手位置,反手是暴風半徑,球少往那送!
2.試探自己:
很多朋友總認為“試探”的動作僅是運用於對手身上而已!其實不然,若沒有先“試探”自己,怎知道自己當下的狀況是如何ㄋ?
雖然說有經驗的選手都知道要在比賽前會先在比賽場地進行練球熱身的動作,但是在正式比賽一開始,那感覺就是不一樣,至少在“心理”上是如此!身體熱了,可是心理可還沒ㄚ!像我打桌球其實也不少年了,在比賽剛開始時(特別是第一場球時)發球時手還是會“發抖”,要經過幾球之後才會好一點,所以很多“比賽經驗”比較不夠的朋友,其實並非全是自己的“技術程度”不夠的因素而輸球,時常是因為一開始還沒進入狀況而“慌”了,到頭來輸得不明不白,覺得還沒發揮出來就已經被對手K.O了!所以我總是認為打比賽,最危險的其實也是剛開始的一、兩場球,就好像車子剛起步容易不穩是一樣的,撐過這關頭,就會越打越好,所以不難發現能夠晉級到複、決賽的,除了本身技術程度不低之外,越到後面會越打越好,就是因為越來越進入“狀況”內了!
在此稍微提一下個人所認知的“狀況”?很多球友在打輸球時都會推拖自己狀況不好!其實“狀況”二字裡頭所包含的是複合著很多的因素ㄋ!每個人每天的狀況都不同,有可能因為前一天沒睡好或是最近球打多疲憊而感覺比較差,或是最近有一些體會頓悟而大躍進...等!林林總總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些是難以去避免的,但這其實不是重點!一位優秀的選手懂得依自己當下“狀況”的不同而調整“技戰術打法”,這才是重點!舉例來說:一位優秀的棒球投手,可能至少會投6~7種的變化球,但不一定每一次登板投球每一種變化球都投得順手,當下就依目前最有把握的3~4種變化球為主要球路來搭配!一位優秀的乒乓球手也是,當下最有威力的發球發不好或是起板特別不穩時,又沒辦法立即調整過來時,會懂得去調整打法,而不是放任自己一直錯下去而輸掉比賽!在瞭解這一層道理之後,我現在已經很少說“狀況不好”這四個字了!
3.試探場地:
場地也是需要試探的!大概就是場館的照明ㄚ、球桌的彈性、球網的高低軟硬...等!
雖說這可以在練球熱身去初步瞭解,但是有些狀況還是要等到比賽的當下才會發覺的!例如我們一般的菜市場盃比賽,比賽場地並不是那麼的夠水準,有時候剛好分在冷氣出風口附近的桌次比賽,那裡風比較大,就不能使用高拋發球摟;或是桌與桌之間的間隔較窄,側身時剛好旁邊的裁判椅會影響妳的視線,這就會影響到側身拉直線的打法;比賽場地的場地不夠長,對於削球打法或是喜好退檯的球友也有影響....等!
這些問題都是在一般小比賽裡頭選手們必須去“遷就”的,但是也同時影響了自己與對手,能夠調整適應的一方會是比較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