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需要打過不少的膠皮及爬過不少文才辦得到吧!光從膠皮的包裝來說,基本上會提供以下訊息:

1.      廠牌:ButterflyTSPDONIC、友誼、紅雙喜‧‧‧等《以中文或英文呈現》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皮的特性為黏、鈍、重、硬、軔;而日、德膠皮的特性為澀、彈、輕、軟、脆《因日、德性質較相近,所以一併討論》!通常一個桌球手在習慣使用大陸皮或日德皮之後,已註定有了一個分野了,像小弟我自初學至今都是以打日、德膠皮為主,偶爾心血來潮想換張大陸皮嘗鮮一下,多半受不了大陸皮的“黏與重”而悔不當初!而從小就習慣打大陸皮的朋友,若換打日、德皮,也相對的容易打不習慣!

對於大陸皮的黏性,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大約半個月後》,上膠表層沾了一些灰塵及與空氣接觸的氧化之下,黏性會降低而比較容易上手,另一方面可以也是心理作用吧!不然用乾淨的布沾水稍微擦拭一下,乾了之後會比較不黏一點!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STIGA的底板可說是我最鍾愛的桌球拍品牌之一,特別是早期所生產的球拍,其品質更勝於今日,所以在這裡介紹幾把個人曾經打過的STIGA經典好拍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文“試探”中拉拉雜雜的扯了一堆,其實是在為本文做伏筆,因為我認為既然要講“技戰術”的東西,絕對不能遺漏掉剛開始時的“試探”部份!

本文的內容主要是參考去年7月參加C級教練講習時,講授“桌球運動技戰分析與指導”的林慶宏老師(國立師範大學,曾當選90年度成年國手)在課堂上的一些授課內容,手邊還有保留著上課的講義,所以可方便將一些內容貼上去: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試探!是比賽場上雙方對峙的開端!

一位優秀的乒乓球手,絕對也是一位“智者”!鮮少會在比賽的一開始就火力全開,展開一輪猛攻的,除非是彼此都很熟悉則另當別論!不然大概是會利用第一局開始的前四個回合發球裡(每邊發2顆球,4回合總分加起來8分),進行“試探”的動作,好心裡面大概有個底,好擬定接下來如何去應付整場比賽的戰術!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旋轉相信是桌球運動裡頭最令人著迷的一項因素!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機與導讀~

若是有朋友要我推薦關於“拉球”的技術文章,我會首推戴臨中老師的這篇“弧圈出手動作的「七字訣」 !這是我所看過描述拉球動作最經典、完整的一篇文章!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機~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博乒乓網戴臨中版主所發表的“球不能打得沒道理”一文,文中戴老師主要是從技術、戰術及心理層面來討論打球的“道理”,我想這裡所謂的道理是指“球的處理合理與否”,針對此一問題,我的看法與切入的角度與戴老師略有不同,主要表達的是一個“內外兼修”的觀點!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機~

轉貼自乒乓家園由革命軍中馬前足球友所原創之【很多人“基本功”很好打比賽卻發揮欠佳的原因】一文是我看過關於討論“練習型選手”在比賽中發揮欠佳的原因最精闢完整的文章!但我想所謂的練習型選手,狹義的定義即為平時練球發揮很好,比賽場上卻打不出幾成來的選手;廣義的話,我想平時在小團體裡play算球打得很好,可是出去比賽遇到陌生選手卻打不好的也能視之為練習型選手!這裡討論的主要屬於後者!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