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手感與震動

 

當我們用球拍向上掂球或著是揮拍擊球、拉球、搓球、扣殺...等的時候,球拍透過球撞擊拍子產生的“震動”將資訊傳遞給球手,這種我們在擊球時所感受到球拍震動的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球拍的“手感”!

 

我想一支球拍的手感好壞與否是很“主觀”的問題,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像我一直以來比較習慣於歐系的純木底板,這類的底板,特別是五夾板通常讓人感覺比較“空”“ㄆㄚ、”“震動”多了一點,需要主動發力才行,有些朋友借我的拍子來試打,會覺得怎麼沒力、震動過多!而這類球友多半是比較習慣於日系的加料拍,習慣於球拍是有力量、扎實、安定無多餘震動的!換作是我來打這類球拍的話,會覺得力量大了點、震動的感覺太薄弱,球拍像裝了避震器似的,震動好像被加料的碳層過濾掉一大半ㄋ!

 

對於手感的喜好問題,就好像每個人對每位流行音樂歌手的聲音喜好不同是一樣的,有人喜歡乾淨、嘹亮的聲音;也有人喜歡嘶吼、沙啞的聲音;有人喜歡纖細的聲音;有人則喜歡渾厚的聲音,所以我想這是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的!

 

我甚至還感覺一支球拍手感的好壞與否也不能和它的“控制”好壞與否劃上等號!例如我曾經打過的YE與EG兩支底板,這都是多數朋友評價很好的五夾板,某方面來說,我倒還覺得EG的比賽場上能讓我發揮的更好,更能夠發大力去擊球,但是手感上,我覺得YE是舒服、柔和的,EG則稍為感覺“”了一些,感覺球擊到拍子上很重,停留稍長一段時間才離開的感覺!

 

所以一支球拍的手感好壞在實戰價值上似乎沒有絕對的關係,反倒是跟“奇檬子”比較有關係!另外,伴隨著震動的就是“聲音”,有震動一定會產生音頻,有些球拍的擊球聲音“悶”、有些則是有“ㄆㄧㄤ ㄆㄧㄤ”的聲音,好像文具店買得用“美麗ㄚ板”製作的休閒拍似的,這也和“奇檬子”有關ㄚ!

2:重量與重心

 

在挑選一把球拍時“重量”的問題是一項必需要考慮的因素,這情形看桌球論壇上二手球具買賣區裡的賣家賣拍時多半會附上球拍的空拍重量便知,不然有興趣的買家也必要會詢問!

 

不過我個人認為空靠球拍的“重量”來考量球拍揮拍起來重不重還不夠客觀,還必需要考慮到球拍的“重心”問題才行!要找一把球拍重心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將球拍用食指頂住拍面,那一個點是球拍能夠保持球拍平衡於空中的,那一點便是了!這方法用在空拍或是貼好皮的球拍都行,您會發現空心柄的球拍比實心柄的球拍的重心更接近拍頭些,所以空心柄挖空拍柄減輕一些重量可是揮拍時反倒更重,這是因為重心偏向拍頭的緣故;黏好皮的球拍,也會發現貼厚一點的皮與薄一點的皮的差異,除了重量重一點之外,重心也稍微往前跑了一點ㄋ!所以對球拍重量很敏感的朋友,下次在挑選球拍時,除了秤秤空拍重之外,也別忽略了球拍重心的問題ㄚ!

 

在球拍的重量與重心之外,細心的朋友也會再考慮球拍的拍面長度拍柄長度,還有拍肩的寬窄問題(以橫拍為考慮),例如兩支球拍,全長同樣是257mm,A拍的拍面長是157mm,拍柄長是100mm;B拍的拍面長是155mm,拍柄長102mm,這不難發現B拍的拍面較小、拍柄較長,重心會偏向拍柄些,揮拍時會感覺輕一些!拍肩的問題也是要考慮的,有些拍子拍肩很寬,握拍時虎口被拍肩卡到,握拍就淺,揮拍感覺會重一些;拍肩窄的球拍,握拍可以深握,揮拍感覺就輕一些!

 

一般來說,重心偏向拍頭的球拍較適合“攻擊型”的球手,這樣在攻球時能更具份量;重心偏向拍柄的球拍則適合於“控制型”的選手,球拍使來比較靈活!這樣區分的方式值得參考一下!

3:夾數與厚度

 

球拍的夾數厚度,基本上決定的球拍的手感彈性〈在這裡所討論的範圍先不將球拍的材質考慮進去,因為可製作球拍的木材與加料材質為數甚多ㄚ,搭配起來的組合更是難以細數!〉,本文僅以這個大方向來討論!

 

基本上球拍的夾數越多或是厚度越厚,球拍的彈性就越強,手感的震動就越少!

 

以厚度做比較:舉例來說,9mm的檜單板跟10mm的檜單板,就可明顯感覺到10mm的檜單板彈性強些,擊球的手震少些;同樣道理,結構相似的夾板,如施碳與施輕碳,也可感覺出較厚者彈性較強、震動較少!

 

以夾數做比較:基本上所有的夾板〈除加料的碳纖維、方基纖維...等是獨立縱橫交錯之外〉,都是以木材紋路直、橫交錯黏合而成的!所以五夾板是“直、橫、直、橫、直”的結構;七夾板則是“直、橫、直、橫、直、橫、直”的結構,以此類推!所以球拍的夾數越多,縱橫交錯越多層,球拍的結構、支撐性就越強,所以球拍彈性就越強;而縱橫交錯越多層,也會阻隔球拍擊球時所產生的震動,所以夾數越多,手震感也會少些!

 

從這個方向來看,不難發現一位球手依打球風格來區分所選擇的球拍類型大致如下:以兩面弧圈打法為主的球手多半選擇較薄的五夾板,如OC、YE、dicon;弧圈與快攻結合打法的球手會選擇厚一點的五夾板、軟七夾或是5+2的加料拍,如:TO、powerplay、Boll spirit;偏向於快攻打法的球手則傾向於硬七夾或是加料碳拍,如:UP、CL、施碳...等!

4:握拍的感覺

 

我想挑選一把適合於自己的球拍除了之前討論的“手感”、“重量”、“重心”、“夾數”、“板厚”、“彈性”與“控制”之外,還有一項是需要考慮但也容易忽略的要素,那就是“握拍的感覺”!

 

擊球時球拍透過震動傳遞到我們的手掌手指,所以說我們與球拍所接觸的部位“握柄”是需要去講究的,這點對於拿橫拍的朋友體會尤其明顯,因為直拍還可以藉由磨拍肩、拍柄去改善,橫拍的話可修改的地方其實不多!

 

球拍的握柄分類大致如下:

 

#直拍#

 

1.日直:Japan style

 

2.日式陰陽拍:Japan reverse style (反轉)

 

以上兩種可修拍肩,拍柄由軟木製成,基本上握久之後會變得合手!

 

3.中直〈CS〉:Chinese style

 

#橫拍#

 

4.喇叭柄〈FL〉:flare

 

5.直柄〈ST〉:strait

 

6.葫蘆柄〈AN〉:anatomic

 

7.錐形柄〈CO〉:conical

 

除了依上述的分類挑選適合自己的握柄之外,其實也不難發現各家廠牌及各款球拍的握柄都不盡相同,有些握柄較、有的較、有的較、有的較、有的則較,在在影響了握拍時的感覺!像近年來最火熱的BTY Boll spirit,它的ST柄就呈方型,我就覺得握不習慣,感覺卡卡的;STIGA的ST柄或FL柄就較圓且粗,是我握得比較習慣的;Nittaku的FL跟ST柄都比較細,我也握不習慣,感覺手掌有空隙,握不扎實!

 

當然這是一個很主觀的感覺,並不一定就是方的好或圓的好;粗一點好或細一點好,重點是握拍時要感覺“”才行!這裡的穩並不是指將拍握緊、握死的穩固,而是指握起來很貼合與手,不會的揮拍擊球的過程中,感覺球拍與手之間有空隙、或是感覺握不牢拍,這樣子擊球時就不會一直於握拍上做微調,力量的傳遞會協調更有效率!

 

◎名詞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2701014
 

5:鞭打效應

 

在論壇上常聽到鞭打效應一詞,到底何謂鞭打效應ㄋ?基本上是描述球拍在揮拍擊球的過程之中拍身會有如“軟鞭”一樣的彎曲形變去擊打球的一種現象!

 

我相信所有的球拍在擊球時或多或少都會有形變產生,只不過有些比較明顯而已,所以我們便冠以“鞭打效應”一詞!構成鞭打效應的底板需有兩項條件同時成立,即板軟板薄,這樣在揮拍擊球的過程中才容易造成比較大的形變,其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鼎鼎大名的OC底板了!

 

基本上可依此將底板分為兩大極端:

 

一為底板硬且厚,例如:硬七夾(CL)、碳拍(施碳)之類型的底板,球拍彈性強,擊球時產生的形變很小,球感覺停留於拍上時間極短即彈出,就好像球打在牆壁上一樣似的!這類的底板擊球脫板快,球的初速快,蓄能不足,所以二速尾勁容易不足,適合近台快攻或是借力型的打法風格!

 

二為底板軟且薄(就算不軟也一定要薄),即所謂具“鞭打效應”的板子了,以軟五夾為代表!有論壇上的朋友形容OC形容的好,就好像是一條很長且軟的彈簧,輕輕壓它覺得很軟,感覺彈簧沒有彈性,等到用力壓到底時,會覺得彈簧變硬壓不下去了,手放掉彈得比誰都高!這類型的底板輕打或借力時會覺得球拍空空如也,很沒有力量;越發大力擊球,會感覺球拍的形變,蓄能足了之後球才脫拍而去,球的尾勁很強,適合於主動發力強力弧圈型打法風格!

 

 

 

◎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