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濃厚的興趣一定是必然的,這就不用贅述了!
1.瞭解原理:
桌球有五項因素:速度、旋轉、力量、弧線、落點,這是要瞭解也都要注重的,一般都只著重在研究球如何打才快、才旋而已,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動作不只有手部的動作而已,還要配合腳步,身體協調在配合出手,擊球時機要正確合理。每一回合的擊球都一定有四個步驟:判斷、移位、出手、還原,而大多數人只著重於出手這部份。
桌球除了動作要訓練正確之外,打球最主要的是合理,切球來不一定要用切球回,只要合理,拉球扣殺都可以回,所以看很多世界級選手的比賽轉撥,許多誇張的球時常出現,但又感覺打進很合理,就是這個道理,但前提是訓練要足夠扎實。
當然一般人除非是從小接受專業訓練才可能非常優秀之外,上高中、大學或者是出社會再接觸的話,頂多只能到一個程度吧!加入學校球隊社團、找專業教練或是有志同道合打的不錯的球伴都是不錯的起步方式。
2.虛心請教:
學打球之前,一定要先知道打球的禮儀,畢竟桌球不是人人會打,也可能台灣的桌球人口長期都窩在地下室打球吧!〈許多球館、學校桌球室都設在地下室〉在加上打的好的有不少有兼職當教練,所以不隨便指導別人,這也可說是台灣打桌球的怪癖吧!
所以和球有打球、練習或者是切磋比賽,禮貌就特別重要,如何邀約球友、給球、撿球的禮儀都是多少要去瞭解的!這樣才有球伴可以打,才能從前輩的口中學到技巧,個人有一個很深的體驗,也是一個親身經歷,有一回,一個爸爸帶著兩個小孩到球館打球,就坐在場邊的椅子等,場上的一些球友打累了,也在場邊休息,所以場子就空了,我就跟隔壁的球友說,有兩個小孩子要不要切磋一下,球友就說:小孩子要到球館磨練應當自己主要來邀請才是,若一直不主動,就算一直坐到球館休息也沒人要陪他打,館主發覺到了,為了球場的熱鬧,急忙安排一些球友和小孩子打,下場之後ㄋ,小孩子也不主動算球,感覺不是很有禮貌,所以打沒幾場,又坐在一旁了!另一個例子更鮮,時常看到一些初學者花一小時500元的教練費請教練教球,幾點上課就幾點來,下課馬上走!這樣子只是多花教練費而已,理應在上課前或下課後和一些球友切磋才是!
3.持之以恆:
這點最難,並不是打一打沒興趣不打了!而是大多數人都很固步自封〈好像在罵自己〉,沒有固定的練球或者是接受新的觀念打法而進步緩慢,所以社會人士很難進步,大都是因為這個緣故!
結論:
瞭解原理才能夠發覺桌球的有趣,才能活動技術,不然只是逞凶鬥狠而已,越打越快,攻球要SPEED,把自己當甲組一樣,紓不知優秀的選手不只速度快而已,可快可慢,撥、撇、晃、挑、擺短、變線都會,一昧知道快,不是逞兇鬥狠嗎?
虛心請教才能有所收獲,才能獲得他人的熱心指導!
持之以恆才能不斷進步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