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球隊的練習是屬於一種定時、定量、循序漸進的訓練,以大專院校乙組為例的話,一週大概有三次的練球時間,一次大概2~3小時,內容應包含熱身、單項技術、結合技術、多球訓練、比賽練習、體能訓練等,因為一個球隊裡並非每一位都非常優秀,有新人有老手,所以並無法在兩小時的練球當中,每一位都受到兩小時完整的訓練,除非教練跟選手一樣多!

在這種訓練之下,因為定時、定量,所以對球能保持一定的熟悉程度,也就是球感,從中應循序漸進的訓練安排,所以每位球員都能夠進步。

把桌球比喻為一項課程,練球比喻為上課的話,比賽就是測驗摟!

對於進入比賽期的訓練,提出以下建議:

1.移地訓練:

不同的場地,時空背景不同、球桌不同、光線不同、場地大小高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就會不同,對於桌球這麼細膩敏感的運動,對於場地的適應性一定要非常良好,才能發揮應有的水準!

2.大比賽之前的小比賽或友誼賽:

就好像大考之前的小考、模擬考一樣,藉由之前的小比賽,能從中發現每位選手的狀況及問題,即時修正及調整,除了有上述移地訓練場地的不同之外、人的因素也有改變,比賽之中,對於場地及不同選手的適應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能在比賽之中多少瞭解對手的實力及狀況!

3.訓練時,把重點著重於比賽練習,小比賽缺失的調整等,訓練量不需太重,避免賽前的疲乏。

4.注意飲食、睡眠、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傷等就不加贅述了。

以下的論點,比較偏個人主觀,是屬個人的經驗,參考看看:

1.寧願花時間加強優點而不補強缺點:

對於比賽將近,若有一位選手情況如下,持橫拍,正手拉攻好,反手較保守。相信這個情形也不是最近才這樣,這時寧願捨棄反手而加強正手,因為反手補強在比賽不一定能發揮成效,但是正手比賽也有可能失常,所以一定要保有正手的發揮而加以訓練。就如同比賽中遇到發球好的對手,時常被吃發球,這是對方的優點,而我們也要能發揮優點,將缺點補回來。

2.狀態的調整要循序漸進:

針對一個月後的比賽,每個人調整到高峰期的時間不同,有人一週即可,有人要一個月,教練及選手本身都要注意到這點,若是一週就可以將狀況調整至高峰,那麼一個月後的比賽,可能在剩下的三週中每天都很亢奮嗎,不是慢慢陷入低潮就是疲勞過度吧!
補充一點:

如果要參加的比賽應該是團體賽吧!那麼身為教練就是扮演智者的角色,有絕對的權威去調兵遣將,但也要負起成敗之責!要針對每一位選手的特性去定位為負責打單打或是雙打等,提前訓練,到比賽時教練負責排點,選手就是負責把自己排到的比賽發揮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