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直、橫拍優缺點:

1.直拍的照顧範圍較小,死角在反手位;橫拍的照顧範圍大,但是中路球的處理不易,是罩門。

2.直拍打法以正手為主,準備位置偏球檯一角,進攻時閃身機會多,腳步移位多;橫拍可兩面拉攻,準備位置靠球檯中央,腳步移位比直拍少。

3.直拍運用手腕較靈活,檯內球比橫拍好處理;發球的優勢直拍較佳,但在改用大球及無遮擋發球之下,其實差異已不大!

4.正手部份無論是速度、旋轉、中遠檯的優勢其實都差不多;最大的差異還是在反手,直拍推打易學,但是要學反手扣殺、拉球其動作及發力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並不容易,所以許多業餘的直拍選手只要反手會推打、正手拉攻強,就打贏一堆橫拍選手了!橫拍的反手擊球動作比直拍推打複雜多了,但是可以直接銜接到反手拉、扣殺的打法,因為動作差異不大,發力要領相同。所以同時學習的兩個直、橫拍球手,前五年反手的優勢在直拍,五年後橫拍追上之後優勢就在橫拍了!

5.橫拍握法較符合人體功學,較直拍不易受傷!

最後加入直拍橫打方式來討論,直拍橫打的腦筋是要最清楚的,再來是橫拍,最後是直拍;因為直拍橫打要考慮正、反手的選擇,反手打法有兩個選擇〈傳統直拍打法及直拍橫打〉,可以說是用三面膠皮在打球;橫拍兩面;傳統直拍只有一面,無法考慮,正、反手都是那面皮!

直、橫拍那一個先出現:

桌球於1881由英國人齊布式〈T.Gibb〉發明,可以說是雨神賞賜給人類的禮物,從字面上翻議〈Table Tennis〉桌上網球,可以瞭解從網球演進而來的。

1902日本兩名在英國的人士,坪井玄道、下田次郎,從英國帶著桌球運動到日本,這是亞洲地區最早接觸桌球的記錄,日本人發明了另一種握拍方式,也就是『直拍』。為什麼東、西方會有不同握拍方式產生,原因很有趣,英國人吃西參用刀叉,日本人吃飯用筷子,有沒有覺得很類似ㄋ!

而中國最早接觸到桌球運動始於1915年〈民國4年〉的上海,由上海青年會的美籍刻勞凱式〈J.H Grocker〉及國人童星門及趙士瀛兩位人士開始提倡,中國人吃飯用筷子,當然也是用直拍!

由此可知,桌球一開始是由英國人發明,使用橫拍握法,風行於歐洲;後來日本人引進亞洲,因為生活習慣的因素而發明了直拍握法。我想1952年日本首度參加世界盃時,歐洲人一定很納悶東方人握拍子怎麼不一樣!

小球與大球的差異:

對於小球要改大球的議題在日本的荻村伊智朗擔任ittf主席時〈約90年代〉就提出討論了,原因是觀察到與桌球非常相似的網球運動為何那麼受歡迎,桌球就無法如此,荻村伊智朗觀察到在電子媒體轉撥網球時,可以清清楚楚的觀察到球飛行的軌跡,選手來回奔跑的擊球;而桌球在轉撥時,速度太快,球小根本看不清楚,選手的身材就佔了球桌鏡頭的一大半了,所以提議讓球體變大,減低速度、旋轉以增加來回球,轉撥也比較清楚精彩,也將國際比賽的場地使用紅色PU〈原本並無地板的規定〉,將黃球改用白球比較看得清楚,所以今日看到的桌球轉撥都是白球搭配紅色PU地板。

而因為將球體改大是一項重大的改革,需要經過不斷的實驗及說服桌球製造商而許久未定案,一開始將球體直徑改為40mm而重量維持原本的2.5g 給選手試打,感覺球壁太薄不會跳好像打破球一樣,為了維持標準的彈跳高度〈30.5cm自由落下反彈高度為22~ 25c m〉將重量改為2.7g ,而受理ittf承辦這項實驗改革的廠商是中國的紅雙喜速度減低13%,旋轉減少23%,接球率增加36%也是紅雙喜研究出來的數據〈只有紅雙喜的球包裝上才有此項數據說明〉。

一直到2000101日 才正式使用大球。

而改大球以消減中國隊實力的說法是見仁見智,如果有也是一項無法公開的議題吧!

順便一提,中國近年來也體認到如果中國的桌球實力一直大幅領先於世界各國的話,有一天桌球運動會在世界舞台消失!所以聽說莊智淵以前在大陸練球時因為成績太好而被拒絕在大陸練球,而近年來中國開始的乒乓球聯賽,歡迎世界各國好手的加入,要把中國乒乓聯賽朔造跟歐洲足球聯賽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sw 的頭像
    jsw

    jsw的不負責桌球講座

    j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